赵工的个人空间(玩主)


业余爱好部分转专业技术部分


 摄影杂说

首页 > 业余爱好 > 摄影杂说 > 使用后处理软件是否就是做照片
使用后处理软件是否就是做照片

数码时代,拍的照片一般都要用到后处理软件。常听到的声音是数码单反相机得到的色彩丰富的照片是原始的,是真照片,而普通数码相机用后处理软件得到的色彩丰富的照片就是“做照片”,类似于作假。事情是不是这样呢?这就要从胶片相机时代的暗房技术谈起。

暗房技术:胶片时代,暗房技术是摄影技术的一部分,是指在冲洗照片的时候通过一些特殊的技巧来实现特殊的效果。最常用的就是补偿曝光中的欠曝和过曝问题,还有部分遮光、叠片、挖补等等,名堂很多的,比使用相机更复杂,更能显示出专业素养。

过去的摄影课都有黑白底片的暗房技术部分,学显影、定影、放大等基本的洗照片操作。彩色胶片的暗房设备和技术过于昂贵和复杂,普通人已不可能自己冲洗,只好送往专业的洗印店,用专业的冲洗设备来做,而这种设备也有曝光、对比度、色饱和度等的调整功能,就是一样的底片,几次冲洗后的照片也不完全一样的,与设备、药品和操作者有密切关系。其实更复杂的是各个胶片厂家使用的颜色材料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别,没有相应品牌的专业设备很难重现色彩,这种难度使很多专业摄影者也望洋兴叹,而数码技术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数码暗房技术:对应于胶片时代的暗房技术,有的人把使用后处理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的编辑处理称为数码暗房。最著名的后处理软件当然是PhotoShop,可以做很多非常复杂的处理,相关的专业书籍在书店很多,成了一个行业,效果也使人很惊诧,坊间都称作PS。其实如果只是对曝光、对比度、色饱和度进行简单调整,或者进行照片剪裁、纠偏、压缩、加标注等操作,PhotoShop就显得过于繁琐了,像光影魔术手等软件会更快一些,学习更容易。

一般使用卡片式数码相机的都会感觉自己拍出的照片色彩比较淡,同样的景象不如使用数码单反的专业摄影者拍出的漂亮,这当然有摄影者的技术问题,也有镜头之间的差别和相机CCD性能间的差距,除此之外还有相机内部的图像处理器性能间的差距,还与一些参数设置有关。很多专业摄影者拍出的照片甚至比现场看到的景象还要漂亮,很艺术,这又是怎样得到的呢?

首先是测光方式:测光就是用一定方式测定被拍摄物体的亮度,以便为拍摄设定一个适当的拍摄参数。随着数码相机性能的提高,无论单反还是普通数码大多都能提供点测光、中央部分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平均测光模式、多区测光等多种模式供选择,如果只有简单的测光方式或测光方式选择不适当,在有些场合就可能无法获得正确的曝光参数,拍出的照片就会偏亮或偏暗,使较亮或较暗的图像部分失去细节。如果偏差不大,后处理软件还可以修正,如果偏差过大而无法修复就只能报废了。

比如拍一般风光或多人合影,一般使用多区测光,使照片整体效果比较统一;而拍个人照片或一个中心物体时往往用中央部分测光并配合较大光圈以达到突出重点的效果;在拍微距、特写时更常用点测光,并配合大光圈造成的小景深去虚化其他部分。

对比度:是指从黑到白的渐变层次,越大给人的感觉越鲜艳。一般简单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往往给人感觉灰蒙蒙的,这主要就是对比度较小造成的,也就是一张照片中从最亮到最暗的灰度级别过少,明暗的反差小。为何会是这样,主要是与CCD有关。质量好的CCD,图像暗点对应的CCD像素产生的暗时电信号小,与明亮处产生的电信号差别大,最后产生的对比度层次就多;而质量差的CCD暗点电信号较大,与明亮处电信号的差别就小,最后产生的对比度层次也少,给人感觉暗的不够暗,比较白。也有一些时候图像偏白与曝光参数设置不当有关,比较简单的自动测光往往有偏差,一般需要根据实际效果手动修正,称为曝光补偿,而很多普通数码相机并没有设置这种功能。很多情况下,需要用后处理软件增强画面对比度,这是普通数码的照片后处理常用的功能。

色饱和度:要讲清楚色饱和度还是比较难的,一般可以简单认为是颜色的浓淡,无论彩色电视机还是电脑显示屏一般都有亮度、对比度和色饱和度的调整功能,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很多高性能的数码单反相机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预先来设定这些参数,也就是说很多数码单反的处理器能力较强,可以预设部分参数,而普通的数码相机则不能设置,只能用后处理软件来实现。既然这些参数在相机上可以设定,如果说后处理在“做”照片,那么数码单反也在“做”,只不过“做”在前而已。

锐度:电视上也称为清晰度,用来表示图像边缘的对比度。锐度高,物体的边界就清楚,反之就模糊。如果说前述几种参数还属比较“自然”的参数,而这一项就更是人为的了,是为了视觉上需要刻意达到一定的效果。很多数码单反相机都有锐度设定功能,如果不对图像进行余外加工处理是无法“锐化”的,所以有锐度设定功能的一定要“做”。当然,很多后处理软件也可以锐化照片,也可以反锐化,即模糊化。

还要谈谈白平衡:有色彩常识的都知道白光是用红绿蓝三基色按一定比例合成出来的,而这个比例是需要设定的,因为各厂商的色彩材料是有差别的。一般是把镜头对着纯白色,然后在相机内部设定这个参数,以后这种比例的三种单色信号就自动产生白色。其实在不同的外界光线环境下,三种单色获得白色的比例是有不同的,所以预设的白平衡在有些环境下就不能正确恢复白色,造成偏色,这时就需要提前设定这种环境下的白平衡,后期弥补一般也是可以的。

以上介绍了影响一张照片质量的一些主要参数,这些参数如果合适,就可以得到一幅质量较好的赏心悦目的照片,如果不合适就会缺乏美感甚至惨不忍睹。其实,如果偏差不是过大,一般都可以通过后处理软件很容易地加以修正,重新获得一张不错的照片。还有,如果拍摄时构图不合适或相机有些倾斜,也很容易通过剪裁画面和适度旋转来纠正,我经常在行进中的汽车上拍照,地平甚至能倾斜8度以上,用后处理软件旋转然后剪裁,还能得到不错的风光照片。

但就是有强大的后处理软件,如果相机得到的照片质量达不到要求,还是无法获得质量高的照片。那么哪些相机性能或操作对获得高质量照片最关键呢?

对焦性能:如果一张照片对焦不准,后期再怎么处理(如锐化)都很难修复。一般情况下相机是可以正确自动对焦的,但在光线较暗或反光时是很难对焦的,被拍摄物体反差太弱也很难对焦,也有受周围物体影响而造成焦点错误,这时可能需要有手动对焦功能。

防抖动:如果手持相机拍照,会有一定抖动,在用长焦或光线较暗环境(曝光时间长)时影响会较大,甚至使照片模糊不清,虽然一些相机自称有自动防抖动功能,但并不是非常可靠。一般拍照,快门速度在1/60秒以上就不会看出抖动,否则就要使用三脚架,未带三脚架时可以找个支撑来改善效果,用长焦镜头时安全快门速度=1/焦距,比如用200mm长焦,快门速度需要1/200秒以上,如1/250秒。为了提高快门速度,有时不得不使用较大光圈。

像素:为了在1024x768的显示屏上显示,也就只需要不到80万像素,有300万像素就可以得到常见的5吋的照片,400-500万像素可以得到12吋左右的海报幅面,600万像素可以放大到18吋幅面,再大的幅面一般都是喷绘出来的,一般需用软件插值增加像素。有些高质量的印刷才需要2000到3000万像素。现在的CCD已达到1000万像素以上,一般使用已足够,其实再多的像素用处并不大。有一个用处,就是所谓“数码变焦”。

变焦:我们看到的很多相机光学变焦常常标注4到15倍,数码变焦有2或4倍,有的直接标注的是镜头焦距范围(小底的一般标注的是相当于135相机的焦距范围)。专业摄影的喜欢用定焦镜头,认为成像质量高,但构图就比较困难,要靠人的前后移动或后期剪裁。大变焦镜头分辨率不够高,特别是色差导致的紫边往往很明显,一般要靠后期去除或减弱。所谓数码变焦可以理解为取CCD中的一小部分区域成像,作用相当于后期在照片中剪裁出一小部分图像,但这样要节省存储空间,而且如果后期在大图像中剪出小幅图必须使用RAW方式存贮,很占存储卡空间。也有一些相机有超解像变焦功能,其实是一种软件插值的办法,会降低图像质量。

光圈:镜头直径越大,得到的图像越清晰。而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在镜头焦距相同时可以用最大光圈来判断镜头的直径是大还是小。较大的光圈直径可以在相同时间内允许较多光线进入,用较快快门就可以得到相同的曝光,但景深会相对较小,便于虚化背景突出主体或拍快速运动的物体。在拍微距及其他要突出主体并虚化杂乱环境时常常需要较大的光圈直径,有时能得到几毫米的景深,获取很唯美的景象。

快门:机械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在瞬间打开时允许光线进入曝光,完成后再关闭。但现在很多数码相机开始使用电子快门,直接控制CCD或CMOS成像的时间。电子快门成本低寿命长,但目前高速时还有一些问题,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如果要打鸟,快门速度一般要求1/1000秒左右,飞行中的鸟一般需要1/1500-1/2000秒。而拍夜景或流水一般用数秒的快门时间,有的还有可以任意控制曝光时间的B门,可用来拍星空。

光圈与快门有密切联系,为了方便使用,中档以上相机有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AP是由使用者先设定需要的光圈,由相机根据测光自动选择适合的快门速度,一般用于控制景深时使用。快门优先SP是由使用者先设定需要的快门速度,由相机根据测光自动选择适合的光圈。有效使用这些设定功能,可以得到很好的特殊效果的照片。

滤光片:为了使照片达到特定艺术效果,滤光片也是专业摄影常备的物品,因为滤光片大多是按标准镜头大小设计的,所以镜头标准的单反相机容易使用。多数滤光片是针对某种或某几种颜色选择通过或吸收的,所以也称作滤色镜,常用的一般为黄、黄绿、橙、红、绿、蓝等多种,而且每种颜色还根据吸收和通过程度不同分为弱、中和强三种,通常用阿拉伯数字标定滤色镜的号数。但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一般不再使用滤光片罩在镜头上拍照,而是在后处理软件上加滤镜功能(有的相机内置滤镜),像PhotoShop就有各种自带或外加的滤镜供选择使用,可直观看到效果。为了拍慢门,实际中有时还会用到ND滤镜,即减光滤镜(灰镜),而偏振镜也是一种无法后期替代的滤镜。

偏振片:要讲清偏振片首先要讲偏振光,但博大精深的汉语也很难用简单的语句讲清楚,只能试着讲。光,是一种电磁波,波是一种振动,自然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发出的光是在各个方向上的振动是一样的,但经过反射折射后就不一样了,有的方向振动强而有的方向振动弱,这称为偏振光。偏振片,可以只允许某个方向振动的光通过而滤除垂直方向的,在拍照时适当使用偏振片就可以压制那些因反射折射造成的杂散光而并不会影响直通的自然光的亮度,从而获得对比度、色饱和度、清晰度俱佳的照片,很多异常蓝色的天空就是这样得到的,室内拍摄去除玻璃等物体的反光也常使用。抑制杂散光的干扰也常使用遮光罩,但原理和作用不同,遮光罩主要是逆光和侧逆光时很有效,也有人推荐室外拍照都要使用,它一般是套在镜头前面的花瓣形物件,那些炮筒子前面一般都有。

RAW:本意是“生的、未经加工的”,其实就是直接记录的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出来的数据流。普通数码相机一般使用JPEG格式存储,好处是减少了占用存储卡的空间。JPEG格式是一种图像的有损压缩方式,压缩后的数据量一般在原数据量的1/10以下,很有效率,但是以损失细节为代价的,很多肉眼不易察觉的细部都被忽略了,而且再也无法找回,后处理时就很受影响。但RAW格式保存了最原始的图像数据,每处细节都保留着,对后处理软件很有用,提取很小的局部也不会有问题。比如打鸟时,飞行中很难在小区域内捕捉,可以用高像数高速快门在较大区域内来捕捉,存储为RAW格式,然后用软件剪裁出来成为特写。因为RAW格式数据量大,一张2G的SD卡可以存2048幅面的JPEG照片近2000张,但RAW只能存100多张,外出旅游只是带卡就要几十张

(注:因为数码相机的新技术不断出现,很难看到全面详细的介绍,以上只是个人粗浅的认识,欢迎指正)

Copyright@dwenzha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26949号
联系邮箱:dwenzhao@163.com  QQ:160828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