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HP
PHP于1994年由Rasmus Lerdorf创建,开始是为了要维护个人网页而制作的一个简单的用Perl语言编写的程序,能用来显示个人履历以及统计网页流量,将Personal Home Page缩写为PHP。
1995年,Rasmus Lerdorf以Personal Home Page Tools (PHP Tools) 开始对外发表第一个版本,还写了一些介绍此程序的文档,并且发布了PHP1.0,其中提供了访客留言本、访客计数器等简单的功能。 以后越来越多的网站使用了PHP,并且要求增加一些新特性。1995年6月,Rasmus Lerdorf组成的团队发布了版本PHP/FI(称PHP 2),已经加入变量命名方式、表单处理功能、以及嵌入到HTML中执行的能力,还加入了对MySQL的支持, 因此建立了PHP在动态网页上开发的地位。到了1996年底,有15000个网站使用 PHP/FI。
1997年,两位以色列程序设计师Zeev Suraski和Andi Gutmans重写了PHP的剖析器。PHP功能也日渐强大,不再只是维护个人网页的工具,因此改为Hypertext Preprocessor,与1997年11月发布了PHP/FI 2,接着在1998年6月正式发布 PHP 3。
Zeev Suraski和Andi Gutmans改写了PHP的核心,于1999年发布,称为Zend Engine,并成立了Zend Technologies来管理PHP开发。2000年5月,以Zend Engine 1.0为基础的PHP 4正式发布,2004年7月13日则发布了PHP 5。 PHP 5使用了第二代的Zend Engine,其中强化了面向对象功能并引入了PDO,是目前普遍使用的PHP版本,其后在2013年6月发布版本5.5、2014月10月发布版本5.6。
2007年在巴黎举行的PHP开发者大会中就提出PHP6,但并没有发布,反而在2015年6月发布了PHP7的第一个alpha版本,随后发布了多个alpha、Beta和RC版本,2016年01月发布PHP 7.0.2正式版。不过目前使用PHP7的网站还不普遍。
PHP是一种网站后端语言,而JavaScript则是一种前端语言。所谓前端语言,是在浏览器中运行的代码,网站是存放在服务器中的,前端代码需要从服务器中下载到浏览器,然后才能运行,JavaScript就是在浏览器中运行的,包括手机的浏览器。 而PHP则不同,PHP是在服务器中运行的代码,当浏览器打开服务器中的PHP网页时,其中的PHP代码就会在服务器中运行,并产生包括HTML+CSS+JavaScript的网页,然后在浏览器中显示出来。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时,会附带一些参数, PHP会接受这些参数并根据参数不同而输出不同的HTML+CSS+JavaScript代码,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因此被称为动态网站。而只包括HTML+CSS+JavaScript的网页,虽然可以通过JavaScript产生一些变化的页面效果,但一般只称为特效,代码仍然是相同的, 所以称为静态网站。不过,通过ajax方式,JavaScript可以调用后端代码来获取服务器中的数据以达到与用户的交互,但这种交互仍然需要使用后端语言,无论PHP、Java Web、Asp.net或C#等。
也有人将使用Java编写的Android手机程序,或运行在iPhone手机上的程序称为手机前端,因为手机上运行的app软件大多数也是需要上网使用的,如微信、微博等,都需要链接相关服务提供商的网站, 而这些网站一般也是动态网站,其中要使用各种后端语言来编写,而手机端是通过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来获取数据并显示出来的。
需要提到的是,PHP只是后端语言的一种,一般认为后端语言分为三大类,PHP、ASP、JSP,其中ASP是由微软主导的一类后端技术,最早是使用Basic开发,后来逐渐发展到C#等,形成一个系列,因为有微软的支持,一些企业网站,特别是大企业网站在使用; 而JSP也被称为Java Web,是使用Java语言开发,功能比较强大,但使用有一定难度,服务器需要自己搭建,也主要是大企业在用。而PHP是一种开源的免费的后端技术,搭建网站成本最低,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很受欢迎,提供PHP服务器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很多, 搭建网站成本低,特别是大量中小网站在使用,而且一般的后端功能PHP都可以实现。还有一些人使用Python、Ruby、Perl等作为后端语言搭建服务器,不过相对来说比例较低,较少能见到。
1995年,Rasmus Lerdorf以Personal Home Page Tools (PHP Tools) 开始对外发表第一个版本,还写了一些介绍此程序的文档,并且发布了PHP1.0,其中提供了访客留言本、访客计数器等简单的功能。 以后越来越多的网站使用了PHP,并且要求增加一些新特性。1995年6月,Rasmus Lerdorf组成的团队发布了版本PHP/FI(称PHP 2),已经加入变量命名方式、表单处理功能、以及嵌入到HTML中执行的能力,还加入了对MySQL的支持, 因此建立了PHP在动态网页上开发的地位。到了1996年底,有15000个网站使用 PHP/FI。
1997年,两位以色列程序设计师Zeev Suraski和Andi Gutmans重写了PHP的剖析器。PHP功能也日渐强大,不再只是维护个人网页的工具,因此改为Hypertext Preprocessor,与1997年11月发布了PHP/FI 2,接着在1998年6月正式发布 PHP 3。
Zeev Suraski和Andi Gutmans改写了PHP的核心,于1999年发布,称为Zend Engine,并成立了Zend Technologies来管理PHP开发。2000年5月,以Zend Engine 1.0为基础的PHP 4正式发布,2004年7月13日则发布了PHP 5。 PHP 5使用了第二代的Zend Engine,其中强化了面向对象功能并引入了PDO,是目前普遍使用的PHP版本,其后在2013年6月发布版本5.5、2014月10月发布版本5.6。
2007年在巴黎举行的PHP开发者大会中就提出PHP6,但并没有发布,反而在2015年6月发布了PHP7的第一个alpha版本,随后发布了多个alpha、Beta和RC版本,2016年01月发布PHP 7.0.2正式版。不过目前使用PHP7的网站还不普遍。
PHP是一种网站后端语言,而JavaScript则是一种前端语言。所谓前端语言,是在浏览器中运行的代码,网站是存放在服务器中的,前端代码需要从服务器中下载到浏览器,然后才能运行,JavaScript就是在浏览器中运行的,包括手机的浏览器。 而PHP则不同,PHP是在服务器中运行的代码,当浏览器打开服务器中的PHP网页时,其中的PHP代码就会在服务器中运行,并产生包括HTML+CSS+JavaScript的网页,然后在浏览器中显示出来。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时,会附带一些参数, PHP会接受这些参数并根据参数不同而输出不同的HTML+CSS+JavaScript代码,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因此被称为动态网站。而只包括HTML+CSS+JavaScript的网页,虽然可以通过JavaScript产生一些变化的页面效果,但一般只称为特效,代码仍然是相同的, 所以称为静态网站。不过,通过ajax方式,JavaScript可以调用后端代码来获取服务器中的数据以达到与用户的交互,但这种交互仍然需要使用后端语言,无论PHP、Java Web、Asp.net或C#等。
也有人将使用Java编写的Android手机程序,或运行在iPhone手机上的程序称为手机前端,因为手机上运行的app软件大多数也是需要上网使用的,如微信、微博等,都需要链接相关服务提供商的网站, 而这些网站一般也是动态网站,其中要使用各种后端语言来编写,而手机端是通过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来获取数据并显示出来的。
需要提到的是,PHP只是后端语言的一种,一般认为后端语言分为三大类,PHP、ASP、JSP,其中ASP是由微软主导的一类后端技术,最早是使用Basic开发,后来逐渐发展到C#等,形成一个系列,因为有微软的支持,一些企业网站,特别是大企业网站在使用; 而JSP也被称为Java Web,是使用Java语言开发,功能比较强大,但使用有一定难度,服务器需要自己搭建,也主要是大企业在用。而PHP是一种开源的免费的后端技术,搭建网站成本最低,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很受欢迎,提供PHP服务器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很多, 搭建网站成本低,特别是大量中小网站在使用,而且一般的后端功能PHP都可以实现。还有一些人使用Python、Ruby、Perl等作为后端语言搭建服务器,不过相对来说比例较低,较少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