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黔行
关峡苗族乡,有一处古村--大园,因为拍摄“那山那人那狗”而成为景点。大园村在关峡乡南1km,我在西边,本想走过去看,抄近路,却走到另一处苗寨,看地图上似乎是鹿洞。
一条水泥路通往公路,路边都是木屋,看上去都很古旧。
屋旁种着柚子树等树木,即将成熟的果实挂在眼前。
据说关峡苗族以杨、苏、李为主,另有少量周、龚、喻等姓氏,一个自然村大多是同一姓氏甚至是同一家族居住,少有杂姓,不知此村是何姓氏。
住房以木结构楼房为主,两端还常配干栏式仓楼,如果地基不够就采用吊脚楼形式。仓楼下层关家畜、家禽,堆放农具杂物,上层住人。
据说大园村的杨氏一族是在清康熙年间迁居此地,繁衍子孙,这处2km左右的村寨或许也是相近的时间开始建起。
作为景区的大园村肯定已经整修得符合审美,而这里还是保持着更原生态的样子。
有些房屋看上去已无人居住,更有沧桑感。
用简陋方式围起一个个小院,种着菜蔬或作物,杂草也不少。
这家二层窗户都是空着,因为有的房屋是一楼为住所,而二楼为放置粮食等物的仓库。
门口,常常见到晾晒着的辣椒,还有衣物。
村民很少见到,见到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
这样的村庄,还过着与几百年前相似的简朴生活,一些文化人认为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幸福生活而加以推崇。
也能看到现代生活的些许影响--卫星电视天线,戏称“锅”。
村前小溪,有座比较新的双孔石拱桥,不如大园村的单孔石拱桥更有味道。远处山下,就是定远桥所在。
站在桥上,远距离看小村,溪水环绕,环境很好。
回到定远桥旁的省道边,等到了关峡到绥宁县城的中巴车,4元,就到县城长铺镇。巫水在县城边流过。
绥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北宋时建莳竹县,平定土著反抗后改名绥宁,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