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中原
安阳,目前也列为古都,是因为商都殷墟的发现,商灭亡后这里被废弃,成了废墟。从战国时期开始这附近的中心城市在漳河边的邺,也曾经是一些割据政权的都城,但在北周末年被杨坚焚毁,并把城市南迁40里到了目前的安阳,历史上常称为相州、彰德,也是有一千多年的古城了。
目前安阳市中心还有部分古建,有鼓楼,但已被现代建筑围住了,古街也不太完整了。
这里还有文峰塔,是一座寺院的附属建筑。
安阳还有一处历史遗迹,虽然不足100年,不是很古,但很有特色,即袁林,袁世凯的墓。因为袁世凯一直是被作为历史上的反面人物的,所以现在的安阳地图上一般都未标出,只是见到城北有一大片绿地,但公交站点还是有的。
袁世凯虽是河南人,但家在项城,并不在安阳,却希望葬于这里,不知是否与在彰德洹上村隐居的经历有关。袁从投身淮军起步,入朝平乱而受赏识,小站练兵建立起私家班底;以后又因投机保守势力镇压维新派而平步青云,从山东巡抚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入主军机处而进入权力核心;慈禧死后受清皇室排挤而隐居彰德,自称洹上渔翁;辛亥革命爆发后东山再起,在皇室和革命党之间左右逢源,以北洋军的实力压迫革命党谈判,再迫使清帝逊位而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这是1912年2月。袁的这段经历曲折复杂,虽是用尽权谋,也算对民国有功,并足以成为厚黑学的最鲜活的教材。
为限制袁的权力,革命党的南京参议院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而当上大总统的袁则开始为绝对权力而奋斗。先是通过选举而拥有议会多数席位而有组阁权的国民党的理事长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则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袁,袁依靠能自觉维护权威的私家班底和北洋军打败了支持国民党的势力,反对派或者外逃或者表示拥戴,袁用军警逼迫国会而成为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这是1913年10月。在以后的一年间,袁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止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还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无限期连任、新任总统由在任总统指派,距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了。
袁世凯认为自己已消除了所有的反对势力和杂音了,反对者不是逃亡就是被封口,听到的都是拥戴之词,头脑一热就迈出了关键一步,于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君主制,当上洪宪皇帝。当月,蔡锷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讨袁,数省接连响应,国人大多反对帝制,连一手培植的手握军权的亲信也不再拥护袁,众叛亲离之下袁被迫取消帝制,总共只当了83天皇帝。袁还想退守总统,但起义各省不再承认,亲信也逼他交出军政实权,袁忧愤成疾,与1916年6月因尿毒症不治,年57岁,8月葬于安阳,葬地被称为袁林。
神路两旁的塑像也有特色。
里面有大殿。
有对袁世凯的生平介绍,肯定了其历史上的作用。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清朝的保守势力遭受重大打击,开始施行新政,袁则因镇压义和团而继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新政的主要推动者,当然也借此大力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这是墓。
据说建墓费时2年,花了70多万银元,其中20多万为袁的北洋旧部私人捐款,大概是表示感恩吧。银元,民间称为“袁大头”,上面就是袁的头像。
袁在历史上被称为窃国大盗,成为要遗臭万年的人物,所以规模宏大的墓是门可罗雀,不会有人来祭奠了,但是个可以反思历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