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工的个人空间(玩主)


旧时旅行游记部分转业余爱好部分转专业技术部分


 江南海南

首页 > 旅行游记 > 江南海南 > 20年风雨看洋浦
20年风雨看洋浦
写作日期:2009-12-20
旅行日期:2009-10

洋浦开发区,是海南西北角三面靠海的一大片土地,有30多平方公里,包括洋浦、干冲、新都等处,是20年前的大手笔之作。1988年4月海南省政府正式挂牌,但中国这个面积最小的省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怎么发展成为面临的大问题,可以仿照的先例大概只有香港和深圳,一个小渔村变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的神话。1988年6月,海南省政府与日资的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在海南洋浦半岛上划出3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开发区,其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期限为70年,区内一切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全部由外商负责。这基本就是深圳蛇口模式的发展,没有说出的目标是“70年再造一个香港”,有天然深水良港的洋浦就成为海南开发建设的“排头兵”。
199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这是开发区大门和里面建设的宽阔大道。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路口的邓小平画像,上面有其关于洋浦的著名批示。

儋州洋浦开发区

洋浦开发区的建立并不顺利,1989年3月5名全国政协委员在政协七届二次大会上联合发言指责“洋浦模式”是将大片国土送给外国人的新“国耻”,斥之为“出卖主权”、“丧权辱国”,123名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递交了提案,在国内外激起强烈反响。1989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海南省委的报告上批示:“我最近了解情况后,认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但须向党外不同意见者说清楚。手续要迅速周全。”这48个字平定了“洋浦风波”,但不久又发生89年的”六四“风波,事情就搁置下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洋浦经济开发区”才被批准设立。此前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入股熊谷组,淡化了熊谷组的日资背景,成立的负责洋浦开发运作的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除熊谷组外还加入了国企保利集团、工行海南省信托投资公司、中行海口信托咨询公司和港资长江实业等,日系企业也不再参与,洋浦变成中国人开发而避免“租界”指责。
这是门口的标志,但有趣的是没有上漆,已有些锈蚀,似乎也是烂尾了。

儋州洋浦开发区

政治障碍没有了,但经济问题接踵而至。据估算,洋浦开发总投资需1364亿港元,其中生产性项目建设约913亿港元、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约271亿港元,基础设施建设180亿港元,熊谷组(香港)这家注册资本10亿港元的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承担如此大的项目,它采取的办法是卖地。熊谷组先投入部分资金对部分土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的土地转让给国内外企业使用,收回的资金再进行下步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滚动发展,计划15年内分3期投入180亿港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计划能进行下去的前提是这样的模式能够持续:建设好的地有人买,买了地能建起企业,企业能赚钱再扩大规模或吸引配套企业的进入......但海南既不是主要工业品产地,也不是主要消费市场,没有企业进入的地方就只剩下土地买卖,不断加价转手,也就是炒地。
洋浦开发区批准建立后短短10天,就有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山东、广西、湖北等20多个省市和日本、美国、新加坡、比利时、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考察团,洽谈意向项目38个,立项8个,一个季度投资总额1亿多元人民币,1992年到1993年熊谷组以每亩300万左右的价钱卖出去900多亩地。这是洋浦开发最火热的时候,也是中国经济“发烧”时期,不久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不再有后续资金支持和下家接盘的海南地产泡沫迅速破灭,开发好的土地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熊谷组要获得平整土地、建设电站、修建道路的资金越来越难,洋浦随之走下坡路,1994年外商投资为8亿元,1995年减少到5亿元,1996年仅为2亿元,1997年只有几千万元。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主要投资建筑行业的熊谷组陷入困境,洋浦建设基本停顿,成了著名的烂尾工程。有人描述当时的景象“视线范围内除了这两幢建筑外四周均是矮小的灌木丛和到处堆立的石头,其中也有不成形的稻田,成群的黄牛游荡在建筑前面宽阔的荒地上”,被戏称为造了一个现代化放牛场,也有人说“洋浦正在晒太阳”,海口至洋浦的高速公路一个小时也遇不到几辆车,被戏称为“世界上最冷清的高速公路”。
现在这里也是大片空地,种植些植物或者长满荒草,牛羊倒是见不到,更像园艺场。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空地上的几座高楼,好像都是政府建筑,孤零零立在那里。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据说洋浦开发区有150多公里海岸线,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个海湾,可建80多个万吨级泊位,是天然的避风深水良港,所以洋浦被规划为一个港口工业城市。但海南一直以来就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没有工业基础,仅靠资金是否就能吹出一个“香港”?很想跑起来的良好愿望在现实社会的有限需要面前破灭了!这是洋浦渡口,对面是白马井,渡船只是渔船。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岸边的南海神庙,小庙。

儋州洋浦开发区

这里主要还是渔港,旁边的现代码头装卸设备还很少。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1997年以后,国企光大集团开始入股熊谷组,后来成为大股东,1999年熊谷组(香港)易名为香港建设。这时洋浦已经有超过8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平整,还有10平方公里等待资金平整,土地成本超过10万元/亩,可用来成片开发的土地几乎都被“被圈”也“被套”。2004年7月,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开始重组,政府成为大股东,把土地以低价逐渐回收并纳入整体规划中,过去由企业主导的洋浦开发建设逐渐转为完全由政府主导。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改革开放的展开,特殊政策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利器,最初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珠海、厦门已变为旅游休闲城市,汕头没多少变化而与内地城市没有什么区别,深圳的外向经济份额也越来越小。海南则不那么情愿地成为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基地,连西部高速都因疏于维护而变得千疮百孔,洋浦最初的以外向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为主同时发展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港口、仓储以及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对外开放经济区调整为“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策略,造纸、石化、石油储备三大产业基地和相应的港口物流业成为发展方向,很少几家大企业和几个大项目就可以带动起GDP。这是一家纸浆厂,内部配套有发电厂。

儋州洋浦开发区

大企业大项目是资本密集型企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产值大但对就业带动不大,上百亿的投资只需要几百个工人,所以生活区较小,街上难见行人,生活设施也似乎未有效利用。这是一处没多少人的生活区和附近的医院。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洋浦的最初目标是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将只有3万人的洋浦建成40万人口、年产值200亿元的新兴海滨城市。我不知现在产值是多少,但看到面积很小的城区和很久才有一趟的担负公共交通的中巴车,感到居民并没有多少。但即使这样的状况,洋浦在海南的工业产值中仍占有四成份额,可见海南的工业是多么薄弱。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儋州洋浦开发区

2007年9月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设立,这是为提振洋浦经济向中央要来的新优惠政策。这是保税区大门。

儋州洋浦开发区

经济发展,是每个地区的愿望,但能否发展起来却常常不能遂领导、专家的意愿,细致分析出当地的优势与劣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Copyright@dwenzha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26949号
联系邮箱:dwenzhao@163.com  QQ:160828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