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工的个人空间(玩主)


旧时旅行游记部分转业余爱好部分转专业技术部分


 秋向西北系列

首页 > 业余爱好 > 旅行游记 > 秋向西北(43)--鲁土司衙门
秋向西北(43)--鲁土司衙门
写作日期:2020-03-28
旅行日期:2017-11
从兰州红古区中心海石湾镇向北30公里左右,是永登县的连城镇。连城也是有一定历史的古城镇,这里有座土司衙门。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一般印象中,西南地区的土司比较多,而西北则较少听说。我就曾去过云南的几处土司府,贵州、四川、广西、湖南也有的,其实西北的甘青边界附近也有土司,这处鲁土司就是比较著名的一个。史载,鲁土司本为蒙古族,被尊为一世的脱欢为元末顺帝时的大臣,明军北上逼近大都时随元顺帝出逃,后来到了西北。当时元朝已经末路,就降了明朝,被安置在连城。按鲁氏家谱,脱欢的夫人马氏曾智擒河西叛首达官戳只,明政府敕建效忠楼。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看这处土司衙门,形制与古代的县衙非常相似。降明之后,脱欢次子为百夫长,抵御蒙人叛乱而升庄浪卫百户,后随明成祖朱棣出征漠北时阵亡,这是二世。三世失伽承袭百户,随同讨伐西凉蒙人叛乱并捕捉其头目而升副千户,后屡次随明军作战,职位也从指挥佥事、指挥同知到指挥使,也就是卫所指挥官到地方军队的副职及最高军事长官,还被成祖赐姓鲁,名鲁贤,被准许世袭指挥使司指挥使官职,为三品武职,从此成为世袭的土司家族。四世鲁鉴承袭指挥同知,官职到总兵,“明史”有传,因其功前代都获得追赠。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从此之后,鲁氏家族成为明朝稳定西部的重要军事力量,历代承继者多获得指挥同知或总兵、副总兵等官职,还被谥荣禄大夫、光禄大夫等荣誉。明末时抵抗李自成部将贺锦,时任西宁卫副总兵的九世鲁允昌被杀,其子鲁宏被俘。清军入关后鲁宏被寻回,被关押十年后获释,后承袭指挥使,土司继续延续。在清朝,鲁氏曾协助平定准噶尔及藏部、回部、撒拉反叛,获总兵等职,谥武功大夫、武义大夫等,不过到清后期就开始衰落。民国时废除土司,末代鲁氏任连城保安团司令及青海省政府参赞,后军队枪械被西北军阀马步青部收缴人被遣散,房产、土地、林地等出卖给马步青家族,解放后被永登新政府以不法地主判处死刑。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鲁土司府中,有比较详细地介绍土司制度及历史上著名的土司,包括彝族的水西和大屯土司、壮族的莫氏土司、纳西族的木氏土司、藏族的卓克基土司等。而在甘青边界附近地区,主要有西李、东李、西祁、东祁等土司,一般称为土族土司,李氏自称是历史上沙陀突厥李克用之后,也有一些认为是蒙古族或吐谷浑后裔,或者就是多民族融合形成。其实,多数土司是蒙元时期开始的,蒙古军队虽然所向披靡,但后续的治理则需要依靠军事力量下表示归附的各地地方势力,因此封了很多世袭的宣抚使、宣慰使等,以此统治广大的地域。后来的明清时代是在统治比较薄弱的地方不得不延续这种制度,又因土司权力过大常常不服管束,甚至常常叛乱,因此也在逐渐扩展流官地域,搞“改土归流”。到了清末民初,大部分土司基本都废除了,只有云南等少数一些地方到新中国建立后才结束。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鲁氏土司,史载原为蒙古族,据称还是成吉思汗家族后裔,后来归附明朝,开始穿戴明朝官服,再后来归附清朝又穿上清朝官服,所以祭祀先祖的地方就有这样的陈设。旁边其实还有各代受封的夫人画像,还有一些场景展示,不知都是说的哪个历史上的事件。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在土司衙门后院,还有一个后花园,面积不小,里面有石像生,还有一块大陨石。陨石从天而降火球落地,落入当年土司辖地然后就附会到那代土司身上,搬到府内作为神石崇拜。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永登连城镇鲁土司衙门

鲁氏从明初开始,延续到清末共十九世,24位土司(有的一世有几位接续),传562年。为了维持这世代的利益,鲁氏开始就与附近的东李、西李土司联姻,看历代夫人介绍,还有地方名门望族、地方官家族之女,清朝还有蒙古部落的宗亲之女等。鲁氏起家于军事,但清乾隆平定西北后战事减少,开始安逸奢靡生活,逐渐丧失战斗力,在回乱中基本全军覆没,势力严重消弱。加上还出现因近亲结婚出生的智力低下者,因此绝嗣,而土司制度最终在历史的大趋势下彻底消亡。
Copyright@dwenzha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26949号
联系邮箱:dwenzhao@163.com  QQ:160828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