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工的个人空间(玩主)


旧时旅行游记部分转业余爱好部分转专业技术部分


 秋之旅

首页 > 旅行游记 > 秋之旅 > 杞麓湖
杞麓湖
写作日期:2013-08-27
旅行日期:2012-09

离开红河州,向北去昆明,先到通海。通海到建水的公路,正是沿古代从昆明到临安府的驿道所建,现在又开通了高速。

通海


沿路没有很高的山,地势相对平缓,所以是古代通往滇南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沿线的通海及建水也因此在历史上都曾有过比较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

通海


在山坳中,经常可见到村庄,住房看上去很多都是新修的,但也有一些是老房子。

通海


路边经常可见大片菜地,只有靠近城市和交通方便的地方才可能大面积种菜。远处的山边,又看到了铁路的桥梁,玉蒙铁路也是沿这个通道经通海到建水,然后再到蒙自。因为滇越铁路的修建,这条交通通道一度受到冷落,现在再次重要起来。

通海


乘坐的班车未到通海就下了高速,然后进入一个繁华的城镇,原来是曲江,车上半数以上的乘客是前往曲江的。曲江是属于建水的一个镇,实际上距通海更近一些,玉蒙铁路在这里设有一个站,看来这里能发展出小县城的规模。

通海


班车然后再返回高速,前往通海。曲江附近有平坝,也是适宜农耕的地方,并且流过的曲江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通海


然后,公路要翻越高山了。对现在的高速来说,这样的地势并没有多少难度,但在古代就是很艰难的一段了。

通海


过了山,就到了通海。通海县城在秀山镇,宋大理国时期,这里设秀山郡,管辖着这附近及滇南的广大地区。通海汽车站对面有一片农田和村庄,按地图这是杞麓湖方向,就沿村中小路走进去。

通海


村中还有很多栋古宅,有的还连成一排,默默述说着其历史的久远。通海县城南面是秀山,北面是杞麓湖,县城建在山与水之间的湖积平原上,很狭长的一线。

通海


同样是古宅,这一栋没有了墙皮,露出里面的土坯,只有地基是石砌的。

通海


而不远的地方,已是现代新农村的景象了,是成排的新住宅。或者不久,这一片都会变成这个样子了。

通海


走过这一片村庄,又是大片农田。从农田这一侧看村庄的房屋背面(北侧),三层或四层,式样基本一致。

通海


这片农田以菜地为主,过去应为杞麓湖的湖面,后来水面下降而露出而成为肥沃的土地。

通海


没有资料,不知道历史上的杞麓湖水面有多大,但肯定是湖面逐渐萎缩的,而人为的改造加快了这个过程。

通海


种菜,收益较大,也更费人工,经常要浇水、施肥及喷洒药剂。稻田在平时较少见到人,而菜地中总是有人在忙碌。

通海


地头的道路边,还挂着夜间用于诱捕飞虫的灯具,减少农药的使用对蔬菜更重要一些。

通海


有一片菜地在收获,都要人力挑到地头的车上,然后运往城市的菜市场。这么大片的菜地,不会是只提供当地县城居民的。

通海


在菜地中走了近2公里,最终才看到了杞麓湖。杞麓湖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3.5公里,平均水深4米,但干旱季节会降低到1米左右。

通海


杞麓湖是通海的“母亲湖”,因为有了这片湖面,在湖积平原上才建起了这座城市。不过,因为人的活动,杞麓湖像很多人口密集区的淡水湖那样变得富营养化,水质为劣五类。有人在湖边钓鱼。

通海


湖岸边,有人在放牛,两只牛在顶牛。大概群体方式生活的动物,都会要比比来排座次吧。

通海


夕阳西下,钓鱼的人也要返回了,是用很简易的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工具进入苇丛深处。

通海


岸边,有一栋仿古建筑在修建,是为了服务旅游景区建设的。杞麓湖目前并不是旅游景点,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民众都忙于谋生,是没有心情和经济能力来欣赏景色的。

通海


太阳落山前,看看这一片在过去湖盆上开垦出的菜地。远处,山脚那片有高楼的地方就是通海县城,距离约3公里。

通海


通海有多处历史遗迹,特别是有一处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兴蒙蒙古族乡,是当年远征云南的蒙古大军的后代,但没有时间去看了。

Copyright@dwenzha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26949号
联系邮箱:dwenzhao@163.com  QQ:160828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