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闲谈
提线木偶与自由电子
我看高等教育与技校
贫富不均还是权利机会不均
我们为什么要感恩
学习经典是否有利于现代社会
谁可做他人的算命先生
雍正王朝的价值观
考考你是否认识这些字
极端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不是爱国主义
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应正视人的欲望
合唱比赛给我们带来的联想
戴着耳机唱着歌
官员和老百姓到底有多远
拐骗?恋爱!--火车偶遇
野蛮女友现实上演
劝诫抽烟者的有效方法
抛不开的诺贝尔情结
母亲节的有趣逻辑
关于砖和螺丝钉
关于名利
关于完人
关于性
话语权与谈资
辣妹子何时开始不怕辣
写在读书日之后
闲谈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老而不死是为贼
改变
从文化传统看中西科技评价的差别
闲谈城市与历史变迁
“打哪指哪”的精英治国论
文化传统与体育
枪事
吃了吗?
现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头戴着耳机的青年人,一般是口袋里揣着手机放着歌曲,在交通工具上会更多些,以听音乐的方式来消遣,度过漫长而寂寞的旅行时光。个别人会更沉迷其中,不仅伴随着摇头晃脑,甚至还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但基本是不着调,如同鬼哭狼嚎,令旁边的人忍俊不禁。
地球人都知道,人发声是靠气流冲击声带产生振动,还要借助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甚至胸腔的配合以产生共鸣,再通过舌头、软腭、嘴唇、下腭等使言语清晰,这其中涉及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声带、腭、唇、舌、齿等等很多器官及相关肌肉组织,很小的差异就会引起声音的不同,经过再好训练的人也不可能单单依靠记住如此多的器官和组织的精确位置和力度来发美妙的声音,都要依靠反馈。人发出的声音,经耳朵接收,经过大脑的比对,发现差异就可以随时调整相关器官或组织,美妙的声音才会存在并持续。
其实声音是否美妙还与所处环境有关,这涉及声响效果,一般人在空旷的环境唱歌会有干巴巴的感觉,所以许多民歌都节奏简单而像呼喊,而关在狭窄的浴室内的人却常常觉得自己就是歌唱家,怎么听都婉转动人,所以“浴室歌星”就成为一个名词。
从严格意义上讲,人通过自己的耳朵听到的声音与别人听到的你的声音还是有些不同,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颅骨传到耳中的,通过空气传到的较弱,而其他人只能听到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的特性有明显区别,要知道声音在他人耳中的真实效果就不能以自己的感觉来推断。为了达到更好的声音效果,录制歌曲时要戴耳机,耳机中是适当远处拾音器中的声音的反馈,也就是相当于其他人所听到的声音,歌唱者以此为标准来调整自己。
再说那些戴耳机歌唱的人,手机中放的是歌星的美妙歌声,如此婉转动人,而自己的歌唱声却基本听不见,就以为自己唱出的如同那些美妙的歌声一样,也就无法调整自己的声音。所以,没有适当的反馈渠道,而去屏蔽住真实声音,自己认为的美妙歌声,在别人耳里可能就是鬼哭狼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