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工的个人空间(玩主)


业余爱好部分转专业技术部分


 社会闲谈

首页 > 业余爱好 > 社会闲谈 > 学习经典是否有利于现代社会
学习经典是否有利于现代社会?

这几年国学兴起,谈经讲经成为时尚,并把现代社会的问题归咎于传统文化的断裂,把古代经典作为包治百病的良药,四书五经再次被称为要一辈子学习的经典,还有搞科技的院士把是否能背经典作为能否参加博士答辩的前提。

我并不反对学习古代文化,包括古代经典,不仅喜爱教科书上的唐诗、宋词及其他古文,更热衷看渗透传统文化的古典小说,比如《说岳》、《水浒》、《说唐》等,我的近视就是躺在床上看《说岳》开始的,但感到其中有很多糟粕,不如刘兰芳的《岳飞传》好。上大学后,在大量阅读西方的哲学书籍同时,也读了大量古文,包括《古文观止》、《老子》、《论语》等,抄录的宋词笔记一直保留而不舍得丢弃,并把《老子》中“人之道,为而弗争”作为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工作后,也不断收集各种古典书籍,四书五经很早就上了我的简陋书架,特别喜欢《增广贤文》,但里面相互矛盾的地方很多,就如同其他古代经典一样。

我看中国古代经典,就是精华与糟粕共存,虽不乏人生智慧,但主干已腐朽不堪,拿这些传统来解决现实问题,绝对是有病乱投医。

现代社会,把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分开。所谓公共事务,是指那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比如行政、治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所谓私人事务,指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活动,如夫妻生活、社会交往、日常生活及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其他事务。公共事务因为会影响许多人,所以应由民主方式来管理,不能少数人说了算;而私人事务,因为不会影响他人,属个人自由范围,个人有完全的裁量权,他人不应干涉,最多也只有建议权。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不仅没有这种划分,反而常常是恰恰相反:公共事务是由少数所谓高贵者来决定的,低贱者不仅无法参与,甚至是不能议论的,“你没资格说这种事”;而现代社会的私人事务,恰恰是传统文化特别喜爱干预的,并经常以所谓“私德”作为考察、评价他人的根本依据,更是以所谓孝道、父母官理念来全面掌控他人私生活。所以,传统文化不仅无法分清应该管什么、不应管什么,恰恰相反,常常是把现代社会应参与和不应掺和的问题搞反,从而成为建设现代社会的破坏力量。

现代社会,是公民社会,每个人都有在法律规范下的权利和自由,不需要依附他人;传统社会,常表现为家族社会,被家族势力认可并以此为后盾是其重要特征,其表现形式常为熟人、关系。一个人,没有任何背景,在现代社会仍可以生存和成长起来,而在传统社会则会四处碰壁。传统文化,特别是强调孝道的文化以及基于此的家族观念,在这方面仍是建立现代社会的障碍。

现代社会在人群密集的城市开始建立,个人私人空间狭小,而大量的是各色人等都可进入的公共场合,每天遇到的是大量互不相识的人,为协调在共享空间内的矛盾,讲究的是“公德”,即符合社会的公共秩序,避免影响他人,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等等,虽然都处于公共空间内,有“公德”就能相安无事。传统社会是在乡村中,多数以家族为单位存在,邻里关系一般都会存在数十年以上,基本是熟人组成的社会,与他人接触和共享的范围很窄,家族内矛盾由家长调停,家族间矛盾多依靠家族间协商,基本没有什么私人空间概念,也很少有公德的意识。在现代中国,大量的人由传统的乡村进入拥挤的城市,却还保留着大量乡村生活的习惯和行为,到处随地吐痰、乱穿马路、高声放歌曲等很普遍,并不以为耻。缺乏“公德”概念,较少考虑对他人的干扰和影响,甚至有人以个人好恶来肆意干扰他人私生活,在这方面,传统文化也无助现代社会的建立。

 

Copyright@dwenzha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26949号
联系邮箱:dwenzhao@163.com  QQ:1608288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