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工的个人空间(玩主)


业余爱好部分转专业技术部分


 社会闲谈

首页 > 业余爱好 > 社会闲谈 > 全民防疫下的冷思考
全民防疫下的冷思考
目前疾病蔓延,形成全国防控的局面,很多地方车船停运如同退回农耕,各地口罩等物资短缺但一些强制佩戴政策又造成一些矛盾,各种报道非常多。我目前处于相对比较安全的地带,所在城市虽然有病例但数量不多,但超市蔬菜已见断货。想起17年前的萨斯时期,当时我就处在初始爆发的珠三角,也没有这样的恐慌状况,可能是这些年生活改善,民众更在意健康与生命,所以各种反应强度就有很大不同。
疾病的传播,有高风险地区、高风险场合、低风险地区、低风险场合的区别。高低风险地区,可以看官方发布的病例数据,图示的更直观,不过要看那种细致到地级市这一级别的地图,省内的如果能到县级更好,但好像很难见到,那种全国江山一片红的图没有多少意义,提供的信息太粗略,只会造成恐慌情绪。而高低风险场合,一般是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风险高,人流密集的地方风险高,而空旷的室外风险低,接触不到外人的地方风险低。在高风险地区的高风险场合,被传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比如一起聚餐、聚会,飞沫充满狭小空间,算相濡以沫,不被传染上真是好运气;而在低风险地区的低风险场合,如人很少的野外劳作散步,已相“望”于江湖,如果感染上就是奇迹。不要让公众理解为现在满街都是病毒,甚至在城乡空气中密布,一个发病者就能污染一个城市整个村庄,碰上飞沫就病、沾上就死,使恐慌情绪蔓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医院等特殊环境的保险措施不适合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特别是一些媒体人,可能自身就缺乏基本科学认识,听风就是雨,但却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以官方的名义大量传播一些片面的说法和信息,制造出很多紧张情绪,并带来一些没必要的问题,比如口罩的脱销。以目前的情形看,事情并不会马上过去迅速终结并戛然而止,而会延续一段时间才逐渐消退,但受影响的数亿人需要生活,都让躲在家里短期可以,时间长了肯定不行,社会不可能退回到脱离外界的农耕时代,一些管控措施只能短期应急而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逐渐转向可延续性,管控风险即可,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做到绝对无风险。
对于高低风险地区及高低风险场合,有关科研部门是否能提出一些可以量化的方法及指标,比如以发现病例数为基础,加上获得或预估的传染率、病死率等指标,形成一个地方的风险指数;而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性,划定一些场合的风险指数;这样,公众及有关人员就可以把得到的两个指数用简单算法(比如乘法)得到一个特定地区的某些场合的综合风险指数,便于根据风险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而不会一遇到事情就按顶格风险控制,造成恐慌也加大社会成本。传染病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问题,会长期存在,像冠状病毒这样的疫情以后也难说不会再发生,而流行性感冒几乎年年都会有,社会不能一次次以社会停摆的方式来防控,而怎样防控、防控到什么程度才合适,政府防控需要使用什么力度,或者都需要更细化,细化到有指标指数来测定,这样或许更容易操作。当然,这种指数体系一开始肯定是不会完善完备的,需要一次次根据实际防控情况进行修正并补充完善,个人认为有量化体系会更便于各级执行部门进行操作,至少便于公众合适地去防控风险,而不会那么盲从恐慌。
另外,目前的口罩名称及型号似乎也比较混乱,让我这种有一些医疗常识的人都一头雾水,比如什么是N95,而什么是KN95,什么是医用口罩,什么是外科口罩,这如此多的名称及型号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搞不清楚,不知哪种防护好哪种防护差,更不知普通民众在什么场合需要怎么选择,恐怕也需要规范化一些。
Copyright@dwenzhao.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5026949号
联系邮箱:dwenzhao@163.com  QQ:1608288659